关键词 |
县压力变送器,许昌变送器,西区温度变送器,晋江市压力变送器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以前的频率表都是带有附加装置的,比较笨重。现在我公司普遍使用一种无附加装置的频率表,由于产品没有技术图纸,给维修带来很大麻烦,本人测绘了此表的电路,现将此表修理经验介绍如下:
一、电路原理
见图1,R1为限流电阻,D1为6只稳压二极管两两相背串接组成双向稳压管。总稳压值为±36V,由接线柱来的100V交流正弦电压被D1切去上、下部分变成如图2所示波形,峰峰值为稳定的36V。从而为仪表提供一个不受外界电压变化影响的稳定电压,D4为整流二极管,在C3上形成一个负偏压,其值约为波形的负峰值36V。C1为检频元件,当输入电压频率升高时,D1两端波形的频率也升高,从而使流过C1的电流增大,经D2、D3整流、C2滤波,送给表头M的电流也增加,M指示变大。同理,当输入电压频率降低时,M指示变小。这样,仪表的指示就随输入的交流电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完成测频的功能。R2为表头提供负偏流,R3为误差调整电阻。 二、仪表的检修
由于此表与以往的带附加装置的频率表结构不同,所以此表在检定和维修时应注意:
1.此表无附加装置,所以直接接入被测电路。
2.当输入电压较小时(如32V),频率表指针打到上限,容易损坏表头,所以要直接给出额定电压。
3.当输入电压偏离100V较大时误差较大。
4.当输入电压谐波分量较大时误差也较大。
5.抗震性能差,强烈振动容易震断吊丝,所以应轻拿轻放。
检查时一般先检查电路元件,测D1两端是否有约30V电压(用有效值电压表),若达不到则可能是D1或R1损坏,测C3两端是否有36V电压,如无则检查D2、D3的好坏,一般D1、R1损坏较多。表头的检查可直观看吊丝是否断开,吊丝可用0.013mm厚、0.15mm宽铍青铜吊丝代用,代换时上下同时更换,否则将造成线性不良。然后再微调一下平衡。
校准时,如果有误差应调节面板上的调节电位器,再配合R3电位器反复调节,检定方法可参照通用仪表检定规程。
在检定和使用心电图机时,经常出现热笔描记图形过粗或过细、干扰、基线漂移过大、阻尼不正常等故障,严重影响心电图机使用,产生原因和排除方法归纳如下:
一、描记图形过粗或过细
原因:温度过高或过低。
调修方法:调整热笔温度,调节电位器使热电笔温度适当即可。
二、干扰
在心电图机走纸记录时,心电图上叠加有一定幅度和有规律的正弦波或叠加一种无规律的毛刺,即为干扰。分为以下几种:
1.导联开关置“0”位时有干扰
,判断干扰是50Hz还是低频。如果是50Hz干扰一般为导联输入部分有断线、脱焊现象,即:(1)导联线断线;(2)导联开关到放大板的输入线插头座断脚、脱焊或接线断。如果表现为低频干扰,则检查电刷上刷毛是否齐整;是否与不该接触处有电气接触,然后,再检查电机线圈是否有断线。
2.工作时有干扰
(1)导联线断、隐断或漏电均可引起干扰。但一般因导联线断,引起的干扰表现为只有在相关导联状态时才会引入干扰。简单也的办法是更换导联线,但如果有修复价值的好从断处或漏电处剪开后,再重新焊接。(2)导联开关接触不良、接线断线、脱焊等均会引入干扰。(3)记录器或热笔线圈与机壳接触也可能引入干扰。
3.其它干扰
电源纹波过大、滤波电容损坏,内部应该接地处未接好,内部走线不合理或屏蔽不良等都可引入干扰。
三、基线飘移
导联开关在“0”位时,记录器描绘的基线不水平而有缓慢上升或下降,即为基线飘移。调修方法:用酒精擦拭放大板上各插头、插座,以防有漏电现象。待完全干燥后,再观察基线漂移是否仍然过大。随后检查前置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之间耦合电容是否漏电。然后,再检查封闭继电器电路。用线路分割法,断开封闭继电器电路,如漂移达到标准要求,则故障为封闭继电器损坏或漏电,应更换。后,检查场效应管。先用替代法,以同型号场效应管分别替换前级两只场效应管,如故障消除则前级中某一只场效应管(或两只)输入电阻不稳,应更换。但用两只各项参数均比较接近的场效应管将原来两只都换下,否则,若场效管不对称,对心电图机其它指标将有很大影响。如飘移仍然过大。一般为后级场效应管某只输入电阻不稳定,同法替换即可。
四、阻尼不正
①描1mV定标电压波形时,波形无上冲且有圆角即为阻尼过大。调修方法:调整阻尼调节电位器使阻尼适中。
②描1mV定标电压波形时,波形上冲过大,即为阻尼过小。调修方法:调整阻尼调节电位器使阻尼适中。若阻尼过小且不可调整时,先检查阻尼调节电位器是否脱焊、损坏或接触不良。如果损坏则应予更换。如未损坏,则故障为记录失磁造成,应更换记录器或重新上磁。
③如果阻尼不均匀,一般为热笔放置不平,热笔定位架与导轨间有较大间隙,调修时,予以调整。
心电图机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使用时应避开潮湿、震动、强电场、磁场等场所,心电图室应尽量远离X光室、理疗室、电梯等以减少和避免干扰。
液相色谱仪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或吸附特性的差异,由流动相将试样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经检测器进行检测,根据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仪在使用过程中常有定量结果不准确,准确度降低情况出现,如何解决液相色谱仪在使用过程中准确度降低的问题,须从以下原因入手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峰高、峰面积的积分值不准确
解决的方法是设下列参数:样品量、换算比例、内标物量、保留时间。
经适当变化后,重新进标样提高试验准确度。
二、样品预处理时样品降解或样品不纯
解决方法:用标准样比较,验证样品完整性,检查样品处理过程,换新样。
三、样品蒸发
解决方法:在适当的温度下密封保存样品。
四、样品前处理不当
解决方法:检查样品制备过程中浓度、溶剂过滤等。
五、内标物配置不当
解决方法:验证内标物配制、混合过程(称量和适当稀释),配制新内标物。
六、进样问题(只对外标法而言)
解决方法:1.如果使用全部定量环的手动进样器,在进样前需在“取样”(load)状态下清洗三次;2.如果使用部分定量环的手动进样器,进样量需少于定量环体积的50%;3.如果使用注射器的手动进样器,须确保进样操作重复;4.如果使用自动进样器可以确保正确的进样体积,须注射器不含空气,样品瓶有足够的样品,系统不泄漏;5.如果手动进样器、自动进样器都使用,应确保流路的平衡。
综上所述,液相色谱仪准确度降低由多种原因造成,操作者应综合分析、判断,并通过各种可能的尝试,从而快速排除故障,使仪器恢复正常。
全国变送器热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