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服务计量仪器检测茂名仪器外校计量机构-第三方校.. 免费发布计量仪器检测信息

茂名仪器外校计量机构-第三方校准中心

更新时间:2024-06-17 01:39:45 编号:b237ef54v0a949
分享
管理
举报
  • 100.00

  • 仪器外校

  • 5年

陈永兴

13076540068

微信在线

产品详情

关键词
茂名仪器外校,彭水仪器外校,丰都仪器外校,彭水仪器外校
面向地区
全国

茂名仪器外校计量机构-第三方校准中心

一、计划管理
1、制定仪器的使用计划,应结合工作任务、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安装能力和条件及资金等情况。

2、购置仪器设备应从实际出发,本着使用、节约的原则,选用质量良好,性能稳定,能满足工作要求的仪器设备。

3、对贵重仪器设备的计划加强论证。具体使用人员应亲自到生产厂了解仪器型号、性能和质量指标,亲自到使用单位了解该仪器有缺点和实用价值。然后按规定写出内部联络单、采购单。

4、购置计划按审批权限,报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执行。

二、安装验收
1、仪器设备到货后,抓紧安装验收。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仪器设备验收完毕后,要填写收料单和领料单,然后交使用人使用和保管。

3、仪器设备在保修期内要早运行、多运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三、使用保管
1、建立仪器设备总帐。

2、计量检测的仪器设备应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要有使用、点检、检定、维修的记录。

3、对贵重精密仪器和计量检测仪器档案内容:

3.1仪器设备资料:合格证、产品样本、装箱单、应用和维修说明书,线路图及其它有关资料。

3.2使用管理资料:操作规程及保养规定,使用和维修记录。

4、仪器设备的档案、帐册应由专人保管,保管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办理移交手续,不得丢失。

5、应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维修保养
1、仪器设备的维修应以预防为主,做好日常性维护保养工作。

1.1日常维护保养的任务是:

A、制作防尘罩、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

B、每日工作完毕后,应对仪器设备的易污染点进行清洁工作;

C、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外表及可拆卸部件进行清洁工作;

D、仪器设备的防潮部分,应放置干燥剂,并经常更换。

1.2仪器设备维修任务:

A、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点检和按说明书的指导进行一般性维护,必要时送生产厂检修。

B、拟订维修备品、备件的购置计划。

C、对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Hello!小伙伴们!使用Arc电极可以简化电极的管理,上期给大家演示了怎么查看电极的基础信息,那么这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使用ArcAir App如何校准电极,这里我们以pH电极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电极,pH电极是两点校准,电导率电极是单点校准,DO电极可以进行单点或者双点校准。

需要的工具和设备:



Arc蓝牙无线适配器(1代货号 243460或者2代货号 243470)

电极需要供电,可以通过PCS给电极供电或者Arc USB电源线(货号243490-01)

带有ArcAir App的移动设备(平板或手机) 学术论文中,经常会提到容量增量(IC)法,具体的算法原理在这里就不详细讲解了,相信BMS算法工程师和研究者对此并不陌生,有大量的论文对此有详细的阐述。关于IC的研究,大家不妨注重阅读北京交通大学团队的论文,通过对北交团队论文的阅读,我发现北交对IC的研究已经相当详细了,只看该团队的论文,就能完全了解IC法,无需再阅读其他论文。IC曲线原本是主要用来研究电池老化路径和机理,可以用来对电池的SOH进行估计和预测。姜久春老师的讲座对此有过演讲,见下方链接:同时呢,也有学者发现IC可以用来进行SOC的校准,同时也有BMS企业对此有应用。

简单介绍一下IC曲线。

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讲,可以通过dQ/dV-V曲线,研究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的情况,d Q/d V曲线通常称之为电量增量(Incremental Capacity,IC)曲线,如下图(LFP电芯)。利用IC曲线分析电池的衰减机理,这类方法通常称之为ICA(Incremental Capacity Analysis);利用DV 曲线分析电池的衰减机理,这类方法通常称之为DVA(Differential Voltage Analysis)。

其实对上面两种曲线还有多种变形,在文献中也都有讲到,比如说将纵轴的dQ/dV换成dSOC/dV,也可以将IC曲线的横轴(图1)换成容量或者SOC, 其次,如果要通过上述曲线寻找SOC校准点,应该要明白IC曲线或者DV曲线以及变形曲线,可以反映电池电量的汇聚效应,可以理解为这些曲线能够反映在充电过程中某个电压区间或者某个SOC区间,充入的电量多(汇聚效应大),在另外一些区间则充入的电量少(汇聚效应小)。而我们要寻找SOC校准点,就是找到一个电压区间,其电量的汇聚效应要尽量小,请仔细思考该思想。

以图1为例,IC曲线有三个峰,分别是①、②、⑤,这三个峰对应的电压充入的电量多,汇聚效应大,尤其是②峰,每变化一个单位的电压其充入的电量非常多,也就说此时的电压与电量(或者SOC)的一一对应关系不明显,应该尽量在曲线两端的电压区间选择SOC校准点,比如说在3.5V时,对应的电量增量近乎为0,说明3.5V与电量(或SOC)的一一对应关系非常明显,因此在3.5V及以上的电压,适合用来作为SOC的校准点。那么对图2和图3进行分析,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这跟上一篇文章中的SOC校准点的选择不谋而合。

其中,安徽的优旦科技在其官网中,提到利用上述方法进行SOC的校准,当然也可以用来进行SOH估计(至于如何用来进行SOH估计,后续文章会详细展开讲)

我们部门有一台脉冲测量仪,国内这几家校准机构都没法校准,只有国外这台设备的厂家可以自校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答:CNAS-CL016.5.3 技术上不可能计量溯源到 SI 单位时,实验室应证明可计量溯源至适当的 参考对象,如:a) 具备能力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的标准值;b) 描述清晰的、满足预期用途并通过适当比对予以的参考测量程序、 规定方法或协议标准的结果-。CNAS-RL01:2018 7.6 当测量结果无法溯源至国际单位制(SI)单位或与 SI 单位不相关时,测量结果应溯源至RM、公认的或约定的测量方法/标准,或通过实验室间比对等途径,证明其测量结果与同类实验室的一致性。当采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式来提供测量的可信度时,应定期与 3 家以上(含 3 家)实验室比对。可行时,应是获得 CNAS 认可,或 APLAC、ILAC 多边承认协议成员认可的实验室。
在低渗(非常规)储层中,准确地描述水力裂缝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井产能驱动因素。裂缝扩展模型了各种地质力学和完井信息的真实性,是生成真实裂缝几何形状的有力工具。本项研究基于内部位移不连续性方法(DDM),使用裂缝传播模型(称为ZFRAC)和人工智能(AI)实现工程校准的自动化。该工作流程(ZFRAC-AI)是业内有史以来次对裂缝模型自动校准,将现场规模水平井的校准时间从1周(人工校准)减少到3小时,同时基于泵注压力拟合,获取复杂的裂缝几何形状。

该工作流的过程记录如下。,定义了不确定性参数及其范围。然后,使用拉丁超立方体(LH)抽样方法生成M的初始样本量。接下来,使用ZFRAC模拟这些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模型输入,并获得模拟的泵注压力响应。基于目标函数,建立了名为XGBoost的机器学习代理模型,迭代优化泵注压力拟合过程。这种类型的迭代将继续进行,直到达到大迭代,或满足收敛性检验。The best

佳拟合的选择基于:(1)稳定注入期间的良好拟合;(2)准确获取瞬时关井压力(ISIP);(3)整体相对误差小于10%。所开发的ZFRAC-AI工作流已应用于深层页岩气藏水平井。研究结果表明,ZFRAC-AI能够获得所有压裂阶段的一般泵送压力趋势。拟合整个水平井段(32段)的计算时间约为4小时。佳拟合的不确定性参数,如射孔孔数、孔径、摩擦系数和管道压力梯度等,可以得到轻松表征。更重要的是,每个完成段内每簇的平均高度和半长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量化(平均高度大约为16米,半长大约为42米)。对簇平均高度和半场的量化大大降低了模拟岩石体积(SRV)的估算难度(约264万立方米)。ZFRAC-AI工作流能够缓解繁琐的裂缝模型人工校准问题,尤其是在完井段数较大的情况下。通过这一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表征SRV体积的准确性。本项研究结果可为生产校准(历史拟合)、井距优化和完井设计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横河eja压力变送器的校准需要用一台标准压力源输入变送器,因为不使用标准器而调量程(LRV、URV汴是校准,忽略输入部分(输入变送器的压力)来进行输出调节(变送器的转换电路)不是正确的校准。


再者压力、差压检测部件与A/D转换电路、电流输出的关系并不对等,校准的目的就是找准三者的变化关系。此外,只有对输入和输出(输入变送器的压力、A/D转换电路、环路电流输出电路)一齐调试,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准。


横河eja压力变送器的压力源通过胶皮管与自制接头相连接,关闭平衡阀门,并检查气路密封情况,然后把电流表(电压表)、手操器接入变送器输出电路中,通电预热后开始校准。


对差压变送器进行校准时,先把三阀组的正、负阀门关闭,打开平衡阀门,然后旋松排气、排液阀或旋塞放空,然后用自制的接头来代替接正压室的排气、排液阀或旋塞;而负压室则保持旋松状态,使其通大气。一、目的:

当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遭遇进水后,应根据现场变送器被侵蚀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是否可以继续使用。以下主要说明在此种情况下的检查步骤,以助尽快得出结论,恢复生产。



二、检查步骤:

1)先判断变送器进水情况

一般可能存在的几种可能:

A)前腔体(显视屏侧)进水

B)后腔体(接线端子侧)进水

C)容室法兰(引压侧)内进入泥沙2)从安装位置拆下变送器

先确认变送器供电电源已断电,然后打开后盖,如果有积水,须清理干净。

再拆下变送器接线端子的连线。

拆下引压管或安装法兰后,将变送器从安装位置取下。



3)在校验室进行具体检查

A)前腔体(显视屏侧)进水,将积水清除,返回工厂检查。

B)后腔体(接线端子侧)进水,先将积水清除,在确认前腔体没有进水的情况下,通电检查显示、电流等,无异常时检查通讯,有条件,加压合格,可以继续使用。

C)容室法兰内进入泥沙,可用水小心清洗,确保清理干净后加压,合格,可继续使用。

微度智控LM78系列雷达物位计于今年6月初发布的V1.3.11版本开始新增加了电流校准功能,此功能可以提高电流输出的准确度,使仪表电流误差值达到正负1μA,使得雷达能够更加准确和稳定的输出电流信号,避免因为微小误差带来的额外沟通和调试成本。实验室分析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受其使用频繁程度、 准确度要求、 使用环境、 使用性能等多因素的影响, 可以说,确定校准周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分析人员在以下几个问题常有疑问,比如,如何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和方法? 确定校准周期有哪些现行的标准依据? 实验室内部可以随意更改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吗?别着急,答案一个个来揭晓!CNAS-CL01 中5.10.4.4 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对校准时间间隔的建议,除非已与客户达成协议。该要求可能被法规取代。

明确规定校准实验室不能给出校准周期的建议。校准周期由实验室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

仪器在次校准之后,第二次校准时间先规定1年,1年后送校准实验室校准还是很“准”(与次校准比较在误差范围内),就可定2年了,依次类推,长不能超过5年,但期间一定需安排期间核查,如果发现不稳定情况,就需重新校准。

校准周期的确定要有理有据



先说校准周期,也就是确认间隔, 它是衡量计量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关系到在用测量仪器的合格率。只有严格执行校准周期, 才能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为量值准确可靠, 科学的确定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不合理会怎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是否合理, 取决于校准合格率, 也取决于仪器的历史校准记录, 可将其作为基本的依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是操作环境的变化, 或者是测量仪器使用方式和条件的变化, 可能导致仪器失准。因此, 当测量仪器的一个校准周期过后, 就该立即校准。另外, 在有效校准期内, 也应不定期抽查仪器偏离的状态。根据上述信息对校准周期做适当调整, 适当延长或缩短校准周期。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



确定校准周期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

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小;

二是经济合理, 使校准费用尽可能少。

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佳值, 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 经分析研究后确定。



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吗?

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 很难所有的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因此, 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校准周期。但是, 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 要正确确定校准周期, 是难以办到的, 只能要求大体上正确、 合理, 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科学, 更加经济合理。



注意哦:盲目的缩短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对测量仪器的寿命、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延长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 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



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知识, 考虑多种因素。若超过一个周期, 可能引起质量特性的恶化, 那是由于机械磨损、 灰尘、 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类型。质量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小一些;质量不好的, 可能受的影响大一些。因此, 各个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每种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是:



(1)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 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 故可以缩短校准周期来解决。当然,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 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

(2)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 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 就选择什么等级。该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精度过低, 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给工作带来损失, 也是不可取的。

(3)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 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 则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反之, 则长一些。

(4)测量仪器的性能, 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 稳定性、 可靠性差的,校准周期应短一些。



(5)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 其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反之, 则长一些。



如何科学地确定校准周期?



统计法: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 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将测量仪器初步分组,然后根据一般的常规知识初步确定各组仪器的校准周期。

对每一组测量仪器, 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数目,计算在给定的周期内, 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在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缺陷而返回的仪器。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校准周期。

如果证明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则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发现某一分组的仪器(或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具有不同周期的其他组。



小时时间法:这种方法是确认校准周期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可以将测量仪器与计时指示器相连, 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 将该仪器送回校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的主要优点是, 进行确认的仪器数目和确认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 此外可自动核对仪器的使用时间。例如我们

使用某公司的示波器,不用连接计时器,可以直接在示波器上查到连续使用了多长时间,很方便管理。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下列缺点:

(1)当测量仪器在储存、 搬运或其他情况发生漂移或损坏时, 则不应使用本方法;

(2)提供和安装合适的计时器, 起点费用高, 而且由于可能受到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进行, 又增加了费用。



比较法: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 将校准数据和前几次的校准数据相比, 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则可以延长它的校准周期;如果发现超出允许的范围, 则应缩短该仪器的校准周期。



图表法:测量仪器在每次校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校准点,将它们的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画成曲线,根据这些曲线计算出该仪器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量,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可推算出佳的校准周期。常见疑问解惑Q&A



1.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



一般设备校准后证书上都会推荐一年一校准,有人说一些设备事完全不用每年都校准的。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如果按自己规定的周期校准的话评审组认可吗?

好是自己规定校准周期,因为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如果你们申请的是CNAS认可)。其实在标准(ISO/IEC 17025:2005)5.10.4.4中明确指明,校准证书不应该包含校准间隔的建议,但是如果与客户有协议,或被法律明确规定的除外。 所以,可以调整设备校准周期,但前提是你们给出调整后的合理依据,否则,审核时仍然不会被接受。



2.校准的问题应该问仪器设备公司吗?



校准公司不了解设备的使用频率、保养情况、使用环境等因素,他给你定的校准周期相对不合理,比如一把钢尺,保管得很好,一年就用两三次;另一把钢尺,随便放工作台上,一天8个小时;校准公司给的校准周期肯定都是1年1次,这样对把尺子校准周期太短了,对第二把尺子校准周期又太长,三五个月可能就失准了。仅对于企业实验室,第三方实验室因为要通过资质认定,要求不一样,可能很多设备都需要检定。



3.校准周期和期间核查的联系?



国家有规定在校准周期内,设备维修、跟关键换零部件、仪器迁移等要重新校准,在校准周期内还要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来设备的稳态和准确性。如果设备,这里指的是设备而不是尺子、圆规等,自己定义校准周期则要小于国家规定的周期。

实验室可以根据仪器特点,使用频率等等特性,自定义校准周期,只要设备处于正确使用状态,能达到预期使用即可。 通常需要提供期间核查等措施,来证明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但校准周期也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时间越长,不确定度性越大。



小结



计量校准是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重要环节,而确定校准周期是计量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确定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时, 要对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后评估决定。

不需要校准设备的判定标准

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校准。

判断设备不需要校准的标准:

1)判断设备的使用用途;

例如,一些辅助设备不需要校准,比如破碎机。

2)设备应用于不同的测量方法时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例如环境温度对润滑油黏度测试的结果影响很小,此时监控房间温度的温度计无需校准。

3)设备校准带来的贡献对测量结果总的不确定度影响程度;

例如对结果不确定度贡献值<10%的设备,不需要进行校准。

4)是否为用于直接测量看数据结果的设备;

例如实验室用的放大镜不需要校准。ISO/IEC 17025:2017的6.4.6规定:

在下列情况下,测量设备应进行校准:

—当测量准确度或测量不确定度影响报告结果的有效性;和(或)

—为建立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对设备进行校准。

RB/T 214-2017中4.4.3规定:

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或计量溯源性有要求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某PH计使用单位审核时被提出如下问题:PH计需要三点校正,2点是不够的。那么用7.00、4.01做的校正,如果再需要第三点是该用9.21的缓冲液还是用10.01,9.18,12.46,1.68等其他的哪个缓冲液呢?该如何确定?
1、pH采第三点校正是多少,主要还是取决于你的样品情况。正如上文所说,校准溶液从pH1.68~12.46有许多种,根据样品终PH值范围决定选用合适的校准溶液。我们常用的是4.00,6.86,9.18,如果你的样品更偏近于碱性,则需要9.18、10.01、12.46。校正顺序根据不同仪器情况也各有区别,有的要求按顺序校准,有的则没有要求,仪器会自动识别,需要参见相关仪器使用说明书。



2、不管是什么样的pH计,pH=7这个点是校正的,而且在两点校正的时候要先校正pH=7这个点。

做校正时从7.0开始,选择的标准液与要测定的溶液的PH值有关,使溶液的PH值能落在校正的PH范围内。一般采用两点就可以满足要求,如果对其要求很高,才考虑第三点的。有些仪器能校正三点,有模式可选,可直接用该模式。有些没有的,一般是采用两点两点校对,即校对两次。



3、我们通常用的是7,4,10的校准次序。先校酸后校碱。

那么闲置了很久的PH计,而且电极也没放在保护液里,要怎样活化电极以及校正?需要注意些什么?标准校正液要怎么配?使用PH计要注意些什么细节呢?1、pH玻璃电极的贮存

短期:贮存在pH=4的缓冲溶液中;
长期:贮存在pH=7的缓冲溶液中。

2、pH玻璃电极的清洗

玻璃电极球泡受污染可能使电极响应时间加长。可用CCl4或皂液揩去污物,然后浸入蒸馏水一昼夜后继续使用。污染严重时,可用5%HF溶液浸10~20分钟,立即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浸入0.1N HCl溶液一昼夜后继续使用。

3、玻璃电极老化的处理

玻璃电极的老化与胶层结构渐进变化有关。旧电极响应迟缓,膜电阻高,斜率低。用氢氟酸浸蚀掉外层胶层,经常能改善电极性能。若能用此法定期清除内外层胶层,则电极的寿命几乎是无限的。

4、参比电极的贮存

银-氯化银电极好的贮存液是饱和氯化钾溶液,高浓度氯化钾溶液可以防止氯化银在液接界处沉淀,并维持液接界处于工作状态。此方法也适用于复合电极的贮存。

5、参比电极的再生

参比电极发生的问题绝大多数是由液接界堵塞引起的,可用下列方法解决:
(1)浸泡液接界:用10%饱和氯化钾溶液和90%蒸馏水的混合液,加热至60~70℃,将电极浸入约5cm,浸泡20分钟至1小时。此法可溶去电极端部的结晶。

(2)氨浸泡:当液接界被氯化银堵塞时可用浓氨水浸除。具体方法是将电极内充洗净,液放空后浸入氨水中10~20分钟,但不要让氨水进入电极内部。取出电极用蒸馏水洗净,重新加入内充液后继续使用。

(3)真空方法:将软管套住参比电极液接界,使用水流吸气泵,抽吸部分内充液穿过液接界,除去机械堵塞物。

(4)煮沸液接界:银-氯化银参比电极的液接界浸入沸水中10~20秒。注意,下一次煮沸前,应将电极冷却到室温。

(5)当以上方法均无效时,可采用砂纸研磨的机械方法去除堵塞。此法可能会使研磨下的砂粒塞入液接界。造成性堵塞。1、pH计使用

(1)将电极从电极保护液中取出冲洗干净,用无尘纸吸干后置于待测溶液中(待测液一定要没过电极泡),按开机键打开pH计,pH计自动进入测定界面,然后按“measure save/print”键,等待读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2)pH计使用完后,将电极冲洗干净用无尘纸吸干,充分浸泡电极保护液中。电极保护液要及时更换,一星期更换一次。

2、pH计的校准

(1)将pH值分别为4.01,7.00,10.01的标准缓冲液转移到洁净干燥的50mL小烧杯中。

(2)按开机键打开pH计,将电极冲洗干净用无尘纸吸干后置于pH为4.01的标准缓冲液中。按“calibrate”键到CAL.1界面,等待读数稳定且读数前面的光标闪烁时,按“数字编辑”键,调节pH计读数到标准液的pH值。接着按“calibrate”键进入CAL.2界面。

(3)将电极冲洗干净用无尘纸吸干后置于pH为7.00的标准缓冲液中,等待读数稳定且读数前面的光标闪烁时,按“数字编辑”键,调节pH计读数到标准液的pH值。然后按“calibrate”键进入CAL.3界面。

(4) 将电极冲洗干净用无尘纸吸干后置于pH为10.01的标准缓冲液中,等待读数稳定且读数前面的光标闪烁时,按“数字编辑”键,调节pH计读数到标准液的pH值。

(5)按“measure save/print”键保存校正结果,得出三点校准后的直线斜率。若直线斜率在100±3范围内,且测定另外两个标准缓冲液的pH值在±0.3的范围内,则此次校准有效。否则需重新校准。

(6)使用完标准缓冲液后用封口膜密封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备多次使用。
当所测的溶液pH值在小范围内时(如3-8),可以只用pH为4.01和7.00的两种标准缓冲液校准。
校准完成后,若pH计使用频繁,每2天校准一次。
如遇到下列情况,pH计需要重新校准:
a.电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如半小时以上时。
b.测量过酸(pH<2)或过碱(ph>12)的溶液后。
c.换过电极后。



注意


1、电极不用时,充分浸泡电极保护液中。电极保护液要及时更换,一星期更换一次。切忌用洗涤液或其他吸水性试剂浸洗或浸泡在纯水中。

2、测量浓度较大的溶液时,尽量缩短测量时间,用后仔细清洗,防止被测液粘附在电极上而污染电极。

3、清洗电极后,不要用无尘纸擦拭玻璃膜,而应用无尘纸吸干, 避免损坏玻璃薄膜、防止交叉污染,影响测量精度。

4、测量中注意电极的银—氯化银内参比电极应浸入到球泡内氯化物缓冲溶液中,当外参比液少于1/3时,应及时添加,避免电极显示部分出现数字乱跳现象。使用时,注意将电极轻轻甩几下。

5、电极不能用于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溶液。

6、严禁在脱水性介质如无水乙醇、重铬酸钾等中使用。

7、pH标准缓冲液应密封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8、转移出来的标准缓冲液盛在洁净干燥的容器中,每次校准时要将电极冲洗干净并用无尘纸吸干, 防止标准缓冲液被污染稀释,使用完标准缓冲液后用封口膜密封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备多次使用。当发现转移出来的标准缓冲溶液有浑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

由于各品牌pH计的操作略有不同,具体操作及维护指南请参见品牌推荐的方式。电极种类繁多,可针对样品选择合适的电极,本文仅针对普通玻璃电极做简单的介绍。

留言板

  • 仪器外校茂名仪器外校彭水仪器外校丰都仪器外校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公司资料

广东省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 聂雪明
  • 广东 东莞
  •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 2005-10-24
  • 人民币1000万
  • 301 - 500 人
  • 校验仪器
  • 仪器计量,仪器校准,仪器检测,服务
小提示:茂名仪器外校计量机构-第三方校准中心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
陈永兴: 13076540068 让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