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南通仪器外校校准今日报价,成都仪器外校计量加急找我,南京仪器检测校正机构贴心选择,成都仪器外校校准哪家机构好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电子天平的准确性与内校和外校无关,主要看砝码的等级和电子天平传感器质量,一般新出厂的天平所带的外带砝码和内置砝码等级是相同的,所以没有区别,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外带砝码的损耗一般比内置砝码要大:会受灰尘、酸碱腐蚀等等影响,一个手指印就会有几十微克重,如果保管不当还有丢失的情况存在。所以每年的计量检验不合格的话,就需要更换砝码。 内置砝码的天平一般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并可以通过修改天平的校正程序参数来修正偏差、虽然内校天平价格比外校天平价格贵20%左右。 总的来说,外部校准的缺点是操作比较复杂,对砝码要求比较严格,如果砝码有灰尘或磨损现象,会对校准产生影响,但是外校方式可选择性强,用户可以用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校准;内部校准方式操作简单,省略很多操作步骤,也避免了标准砝码不同而带来的误差,但价格上比外校型天平高很多。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偏离设计工况条件下的校准单制作。当被测介质为蒸汽时,在设计工况蒸汽窑度上下选择两个工况密度,一个为接近饱和蒸汽的高压低温工况,另一个为低压高温的低密度工况。然后代入式(7. 39)~式(7.44) (置k。=1、尼。=1)计算流量理论值及对应的频率(同脉冲输出的流量传感器配的二次表),校验时分别按这两种工况的压力和温度值以及流量信号值向被检表送信号,读取流量示值。
数字万用表校准方法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本单位所有用于测量电信、电压的计量器具在使用的量程范围内的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二、技术要求
1.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不大于75%RH。无电磁场干扰。
2.检定标准 以KEITHLEY-2000型6位半数字万用表为基准,进行比对检定。
3.检定周期 新购的此类仪器须进行检定,使用中的此类仪器须每年检定一次,检定合格的方可使用。
4.误差范围 在量程范围内,测量相对误差应小于0.5%。
5.检定人员 须人员进行检定并作好检定记录。
1.外观 检查受检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各功能键和旋钮无松动,工作正常,电源充足。
2.受控仪器在切换测量标准后,先须校零,将输入两端短接,显示值应为0,不为零时,可调整到零。
3.将信号源与基准万用表和受检仪器进行连接,检定电压时,须并联连接,检定电流时,须串联连接。
4.受检仪器在各测量标位至少取3个点进行比对,记录3此测量值,计算3次测量平均值。
5.受检仪器的相对误差按以下公式计算。 相对误差= ( 基准表示值-受检表示值 )/测 量 范 围×
四、记录 将检验结果记录,并填写“数字万用表内校记录”表
校准可以选择国家、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作为校准技术文件,也可以参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或者产品标准、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编制校准技术文件。 编制的校准技术文件应当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用于校准服务的校准技术文件应当获得校准机构和委托方的认可。
校准机构应当根据校准结果对校准后的计量器具出具校准报告或者校准证书。校准报告或者校准证书的格式和项目,可以依据《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导则》(JJF1071)或者合同、协议、其他约定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写。
签发校准报告或者校准证书的人员应当获得所在校准机构的授权。
力学计量仪器的检定是提高仪器应用价值和使用寿命的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校准、仪器计量检定方法不断创新,设备不断升级,在进行力学计量检定时,要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扎实的理论为检定基础,采用适宜的检定方法,规避干扰因素,提高检定的有效性,从而保障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从广义上说,是指从事科学实验,检验检测和校准活动的技术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的检测、校准报告,并其出具的数据和结果的可靠、稳定和准确。那么如何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呢?我从技术要求方面谈以下观点。
人员素质
人是宝贵的资源。一个实验室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检测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检验、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经资格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熟悉、了解掌握检测方法,严格按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按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检测,才能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设施和环境
为了抽样、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室一方面应确保其检测、校准设施及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这些设施和环境条件还应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设施和环境条件是直接影响证书、报告质量的要素。因此,实验室应具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它是检测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
方法选择
方法的选择是实验室实施检测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资源,正确的选择检测方法对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规范检测工作,减少检测工作的随意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检测人员根据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程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应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
样品抽取和制备
样品抽取及制备是检测工作中重要的一步,正确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是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因此,抽取样品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或经批准的抽样实施方案规定进行,以确保检测数据能真实反映样品的情况,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样品的制备也应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使所制备的样品保持原始样品的特性,提高后续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
检测结果质量是实验室始终关注的,检测过程是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实验室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并借助外部力量验证检测能力。在检测过程中,不是不允许出现问题,需要发现问题并控制它,找出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结果报告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终产品,也是实验室工作质量的终体现,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实验室的形象和信誉。在检测过程结束后,实验室应及时出具检测数据和结果,并注意以下几点:(1).依据的正确性,即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2).报告的及时性,按规定时限向客户提交结果报告;(3).报告的准确性,即对报告的质量要求,应当准确、清晰、客观、真实、易于理解;(4).对使用计量单位的要求,应当使用法定计量单位;(5).严格按《数据修约规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报告值与标准中规定的小数位保持一致;(6).必要时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规定将其使用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登记造册,报当地县(市)级人民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人民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第六条 强制检定的周期,由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确定。
第七条 属于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检定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
第八条 计量行政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对各种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作出检定期限的规定。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完成检定。
第九条 执行强制检定的机构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发给国家统一规定的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者在计量器具上加盖检定合格印;对检定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或者注销原检定合格印、证。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计量行政部门按照有利于管理、方便生产和使用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授权有关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强制检定工作。
第十一条 被授权执行强制检定任务的机构,其相应的计量标准,应当接受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检定;执行强制检定的人员,经授权单位考核合格;授权单位应当对其检定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二条 被授权执行强制检定任务的机构成为计量纠纷中当事人一方时,按照《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周期进行检定。
第十四条 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计量监督、管理人员和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拖延检定期限的,应当按照送检单位的要求,及时安排检定,并免收检定费。
第十六条 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和《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制定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明细目录。
测量是指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操作的终目的是把可测的量与一个数值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物体物质和自然现象的属性认识和掌握,达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增强对自然规律的确信性和科学性。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既是测量又不同于测量,它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计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四个方面。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是指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能力。准确度是定性的概念,是用其他术语来定量表述这种接近于真值的能力的,如准确度等级、误差等。
测量标准是指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如,标准电流表、标准氢电极、有证的血浆中可的松浓度的参考溶液。
实物量具指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实物量具的特性是能复现或提供某个量的已知量值。
国家基准是指经国家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在我国,国家计量基准由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和批准承认。每一个国家计量基准均有一个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有证标准物质是指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型式批准是指承认计量器具的型式符合法宝要求的决定。在我国,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由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进行,型式批准包括三个阶段,即:申请、型式评价和批准。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一组操作。
校准测量能力是指通常提供给用户的高校准测量水平,它用包含因子k=2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有时也称为佳测量能力。
国家溯源等级图在我国也称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对给定量的计量器具有效的一种溯源等级图,它包括推荐(或允许)的比较方法和手段。
实验室认可是指对校准和检测实验室有能力进行类型的校准和检测所作的一种正式承认。实验室认可的对象是校准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
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一般包括:是校准,必要的调整和修理,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标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记。
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SI是国际单位制的国际通用符号。SI单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通用性、简明性、实用性和准确性。
不确定度是指表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从词义上可理解为是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一个参数。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它取决于测量结果是大于还是小于真值,因此误差为带有正号或负号的量值。
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进行着大量的测量工作,由于测量的不准确,测量结果必有分散,分散程度用不确定度表征,故一切测量必有不确定度。同时测量结果质量的高低,也要用不确定度来说明。不确定度和误差理论是计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差在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也称误差,但误差并不是误差的值。误差主要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几何量是表征物体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一种空间量,用来描述物体的几何特征。几何量的基本参量主要有两个,即长度和角度,此外,它还包括一些多维复合工程参量,如圆度、锥度、表面粗糙度、渐开线和螺旋线等。
无线电计量是电子计量的传统称法,它是在电磁计量基础上,向高频、微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延伸而发展起来的。故也称为高频电磁计量、微波计量或射频计量。
由于时间与频率存在互为倒数的紧密关系,故人们将有关时间和频率的计量统称为时间频率计量。在SI单位制中,时间是基本量,频率则是其导出量。
通常分为物理化学计量和分析化学计量两大类。物理化学计量着重研究物质的理化特性量,如热量、粘度、酸度、电导率、湿度、粒度和浊度等。分析化学计量着重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包括物质量的定义复现,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等。
标准物质是具有准确量值、并用于计量目的的特殊测量标准,其定义为:
(1) 标准物质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特性值,用以校准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2) 有证标准物质是指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计量校准现代国家计量体系和作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分散在各行业和各领域的计量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科学计量体系和法制计量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国家计量体系,各国、各行业和社会各方面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实践阐述了国家计量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1967年Hintoon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提出了国家计量体系的概念,美国国家计量局NBS在1976年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国家计量体系是为了获取社会、公众和科技等领域描述、预测、联络和管理需要的客观测量,国家利用的知识性、实施性、技术性和管理性的活动和机构。它包括五个层次:量和单位的定义;实现量和单位定义的技术基础;各种测量准确的计量能力;量传体制和实施;终用户的测量。 英国国家物理研究院NPL1999年在评价国家计量体系时将国家计量体系的活动分为:研究建立和保存国家计量标准;保持各级计量标准符合要求;开展量值传递;制定技术法规以及计量管理。 欧盟计量计划在2002年报告中对国家计量体系活动做出基本分类:国家计量院活动、法制计量机构活动、计量技术机构的认可、各种计量技术机构活动、计量器具制造、计量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计量在社会中的应用。 国际计量局提出国家计量体系由计量单位制、国家基标准和量传体系、计量法律法规、国家法制计量机构、计量技术机构及认可构成。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提出国家计量体系由计量单位制、量传体系、计量法律法规、国家法制计量当局、合格评定机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实施、国际合作构成。 Birkeland在《21世纪计量展望》的研究报告中提出计量体系为政治、商业、工业、科学、工程、国际贸易、人类健康安全、环境和资源保护提供计量基础。 中国的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将国家计量体系主要划分为计量行政管理、计量技术保障、计量法律法规三个方面。 计量在各个领域以多种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很多时候感不到计量的存在。实际上计量体系的平稳运行是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据美国《科学》杂志统计,美国一天的测量活动达2千万次。美国NBS对78个主要行业的调查表明,计量的投入占GNP的6%,其中计量依赖的行业对计量的投入占总投入的20%。加拿大计量管理机构Measurement Canada的一项调查表明,对周期检定每投入1美元,可以减少因计量不准的损失11.4美元;对抽查每投入1美元,可以减少因计量不准的损失28.7美元。据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01年统计年报统计,中国一年检定各种工作计量器具3893万台(件),各级计量标准器具94万台(件)。监督抽查的计量器具192万台(件),抽查定量包装商品145万批次。 英国DTI分析了计量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的个人消费、购买、投资和进出口的作用(图1),其中计量对进出口和投资影响较大,计量影响投资的水平和质量,也是投资信心的决定因素之一。 计量体系对经济、社会、科技和管制的作用具有广泛性、基础性和效益性的特点。由于计量体系的作用大量地以间接方式体现,分析评价计量体系是困难的,一般采用个案方式分析直接效益,采用宏观分析方法分析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仪器量规校正周期如何决定? 1、 何为校正周期? 校正周期系指在限定间隔时间内,仪器量规之量测值能保持在允差范围内。 2、 校正周期之意义及重要性: 2. 1反应品质成本 (品质失败成本)。 2.2使品质意识扎根,也是品管的基础(加强制程管制,防止偏差)。 2.3使仪器设备准度在允差范围内 (避免偏差且保持稳定)。 2.4使产品品质稳定提升,提高信赖度 (公信力维护)。 2.5客户稽查单位的关注 (校正周期由使用者或授权品质评签机构提供)。 2.6校正周期非固定值,系随影响仪器度因素增减(如使用不当或使用频率过高,则宜缩短校正周期)。 3、 制定合理的校正周期须考虑的因素: 仪器类别 制造厂商或外部校正机构建议 校正及维修记录 内部交错检查记录 使用程度 仪器损坏及偏差趋向 与其他标准件相互比对 环境状况 校正成本 量测度 仪器校准 其中尤以制造厂商或外部校正机构建议、使用程度、环境状况、量测度和校正成本等项目影响较大。 4、 校正周期制定的方法 4.1制定校正周期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种: 4.1.1由工程上的直觉来制定周期。 4.1.2由数据来制定固定校正周期 此方法即是由校正报告上的数据来判断旧的校正周期是准备处延长或 是缩短 4.1.3变动的校正周期 此方法是用任何延长或缩短周期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不同的单仪器, 即当校正发现不确定度在允差范围内,就把下一次的校天周期增加一段时间,如果在允差范围外,则把校正周期缩短一段时间 4.1.4以使用时间来制定校正周期 此方法即当仪器上记载之时间到达所设定的时数或次数时,则此仪器必 须送校。适用于同一厂牌、型号或同一种类之仪器。 4.1.5使用测试结果来制定校正周期 利用可携带的校正设备来周期性地检查仪器上的重要参数,通过分析所 收集的数据来决定仪器的校正周期 4.2 ISO10012—1《量测仪器之品质要求PART1:量测仪器之度量衡确 认系统》标准要求:校正周期先作初期选择,然后再对其进行调整。 初期选择校正周期多以工程上的直觉式,即以固定期间作为校正周期。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可利用以下方法对校正周期予以调整: A.自动地或阶梯式地调整校正周期。
校正之资源管理与运用 1. 校正设备(包含仪器、标准件、参考物质)之要求: 1. 1应具备使校正与测试能正确执行的完整设备(包括参考物质)。 1. 2每一项设备,包括参考物质,维护程序应予书面化 1. 3所有设备应予适当的维护。维护程序应予书面化。 任何设备若有超负荷使用、不当使用、显示可疑结果、经查验或其他方法显示有缺点时,应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标示。若有可能,应将此设备放于特定地点,直到修理后经由校正、查验或测试证明其符合需求后方可使用。校正责任人员并应查核该缺点对先前校正或测试所造成的影响。 1. 4凡对实施校正或测试有重大影响的所有设备及参考物质,其记录应予保存。 这此记录包括: 1设备名称 2制造厂商名称、型别及序号或其他的特识别记号。 3接收日期及安装使用日期 4视状况,注明目前位置 5接收时的状况(如全新的、使用过的、改装过的)。 6可能的话,保存制造厂商说明书的副本。 7校正或查验日期与结果,以及下次校正或查验日期 仪器校准 培训教材 15 of 24 1.4.8维护保养的详细执行记录及其未来实施计划 1.4.9任何损坏、功能失效、改装或修理的记录。 2. 行政与技术管理 2.1组织应用具有界定并执行职务所需的权责及资源的管理人员 2.2安排且确定校正人员,免于任何可能影响其工作品质之商务、财务及其他压力。 2.3随时维持并确保校验系统具判断及整体的立性 2.4凡从事会影响校正及测试品质之管理、执行或验证工作的所有人员,其权责及相互关系,应以明文详加规定。 2.5应有足够的校正人员,对其担任的工作具备必需的教育、训练、技术知识和经验。 2.6应保存校正人员相关之资历、训练、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 认证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