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 |
编辑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要求,节能验收报告,节地评价报告资质,企业节水评价要求,重大项目稳定性风险评估报告,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公司,水土保持报告书,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河势稳定性与行洪论证报告,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代写专项债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项债实施方案,专项债绩效评估报告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咨询范围 |
立项阶段咨询 |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通用文本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社会科学术语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做到事先有预防,防止重大损失。
中文名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通用文本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性 质政策类 别风险评估
目录
1 指导思想
2 领域
3 主要内容
4 工作程序
5 工作要求
6 报告模版
指导思想编辑 播报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大量的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在重大事项启动之前,实现维稳工作由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根本性转变,努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目的意义: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使各社区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妥善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实施重大项目时认真研究,科学论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把社会稳定问题考虑在前,预测防范风险、控制化解风险,消除和减少改革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响应区委坚持“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把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前置到重大事项的启动之前,实现社会矛盾由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领域编辑 播报
在全街经济社会发展中,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关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并被国家、省、市、区拟定为工程的重大项目,涉及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等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国有及集体企业改革;
(二)“三农”问题;
(三)城市发展和管理;
(四)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
(五)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
(六)机构改革;
(七)环境保护;
(八)涉军群体相关问题;
(九)民族宗教政策的调整和重大宗教活动;
(十)其他涉及群体利益的重大事项;
主要内容编辑 播报
重大事项的工作方案由各事项的负责人提出,街道办事处接受提案后,通过对该提案的可行性讨论后,认为可行的即发还该负责人,责其对该提案做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并确定提案人为负责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围绕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评估,确定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的风险范围和可控程度。
(一)评估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评估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正确反映了绝大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评估可行性。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能否为本级财力承受、能否为绝大数群众接受和支持;是否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经过的、严密的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不会导致相关行业、地区群众相互攀比;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恰当。
(四)评估稳定性。是否严格执行了环保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混乱地区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公共安全等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风险程度和范围是否可控;化解矛盾问题的对策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有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五)评估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因素。
工作程序编辑 播报
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分工和职能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责任主体负责评估
1、调查社情民意。对已确定评估的事项,责任主体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组成的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评估方案,采取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适时组织评估。对争议较大、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要组织相关群众和进行听证或论证,为评估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手资料。
2、缜密分析预测。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及其他相关问题,责任主体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特别要对评估事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对因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做出评估预测。
3、形成评估报告。综合各方面收集掌握的情况,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明确的处置意见:稳定风险较小、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上访或个人极端不满的为四级预警,加快实施;存在一定稳定风险、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群体性越级上访,但可以控制的为三级预警,分步实施;存在较大稳定风险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大规模越级上访或个人极端事件、短期内难以控制的为二级预警,暂缓实施;存在严重稳定风险、得不到绝大数群众支持、可能引发重特大涉稳事件的为预警,不实施。同时,责任主体将评估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审查,需要逐级审核确认的应逐级提交。
(二)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街道会同有关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维稳等方面进行审查。对评估报告涉及的相关不稳定情况和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判,向决策机构提交审查意见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三)决策机构作出决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有权作出决定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评估事项做出实施、分步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决定。
(四)及时反馈决定情况。决策机构应及时将决定情况和相关要求反馈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并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做好稳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五)及时落实维稳措施。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要严格执行评估决定和要求,对虽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认真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符合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急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在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对经评估决定暂缓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待矛盾化解、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对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事项,终止实施。责任主体对已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要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决定事项、重大政策的贯彻执行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
工作要求编辑 播报
全街上下要把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作用,为维护全街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各部门负责人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责任人,班子分管领导是所分管领域的主要责任人,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做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的前置程序和条件,对应进行风险评估的事项做到不评估不上会、不决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对需经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对凡是应评估而未经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不得提交街道会议讨论。
(二)建立报告和备案制度。各社区、各部门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密切掌握动态,及时将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综治办。责任部门要建立涉稳信息直报制度,在政策实施范围和项目实施相关社区和部门设立维稳信息直报员,及时了解情况,落实维稳措施。同时,各社区对做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送综治办备案。
(三)形成规范的运行体系。各社区要按照街道统一安排和部署,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制定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评估办法,协调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各社区要强化培训,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评估责任,强化维稳措施,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隐患。
(四)严肃考核查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作为专项考核内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范畴,落实奖惩措施。街道综治办要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按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适时通报有关情况,督促各社区认真做好评估和自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完善。对不重视、不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进行,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未按照评估审查意见制定落实相关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或未按照相应程序和规定严格审查把关而作出决策,导致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兰州市城关区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信访工作相关规定,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向责任社区和负责人下达《拱星墩街道重大事项风险评估责任查究通知书》,同时抄送街道纪委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评估小组、责任主体和决策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调查结果和追究责任的情况在3个月内,由各社区报告街道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凡被街道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下达《查究通知书》的社区,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依纪依法追究党纪、政绩和法律责任,对责任部门按照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
报告模版编辑 播报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一、主要目的
交通影响分析是大型项目开发建设不导致开发对象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土地开发的规划控制措施。分为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二、分析内容
(1)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分析范围确定;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量预测;交通影响评价;改进措施;结论与建议。
(2)分析范围确定:分析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拟建项目所在的由城市主干道围合的区域。对于需在立项阶段进行初步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和对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分析范围应适当扩大。
一般来说,交通影响评价的侧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三、分析对象
1、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和项目开发性质满足下述条件之一,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1)非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在城市中心区或交通敏感的区域,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下同);在中心区外围的市区或交通相对宽松的地区,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
(2)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开发性质:使用性质及开发规模发生变更;小区规划;在城市重要干道两侧的开发和改造;重要的公共建筑;产生交通量变化大的其他或临时用途建设项目等。
2、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均须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3、交通影响分析应在项目报建审批阶段进行。但当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超过规定标准的8-10倍,或建设项目属于大型交通设施,或主管部门的其他开发项目,在项目的选址、立项阶段需进行初步的交通影响分析。
四、影响评价
是指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消减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交通影响评价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
五、那些项目需要做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停车泊位数超过100个的医院、超过200个的场馆与公园(停车泊位数按《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配建机动车标准测算)、
(2)单报建的中小学校项目;
(3)长途车站、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及区的加油加气站(含改扩建)项目;
(4)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物流、工业项目;
(5)需在城市主干道及以上道路一侧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的建设项目;
(6)涉及交通需求可能增加的规划调整项目(改变用地性质、调整容积率);
(7)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其他项目。
六、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按下列情形实行分类管理
(一)核提规划条件阶段交评
规划条件申请方在申请核提规划条件时应提交已审定的交评意见,规划管理部门以交评意见为依据之一核提规划条件。
核提规划条件的交通影响评价应主要对项目开发程度(对交通的影响)、项目开口、项目用地内各类交通设施配置要求等提出交评意见。如果商业建筑面积可能大于等于成规办[2011]202号文件第二条启动阀值2倍以上的项目,还应要求在方案阶段在细化交通影响评价。
(二)规划调整论证阶段交评
涉及用地性质调整或容积率调增的项目,应在其调整论证阶段同步进行交评,交评意见应作为调整论证的条件之一。
与用地性质调整或容积率调增论证同步进行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对拟调整事项(对交通的影响)、项目开口、项目用地内各类交通设施配建要求提出交评意见。
(三)项目方案阶段交评
商业建筑面积大于等于成规办[2011]202号文件第二条启动阀值2倍以上的建筑项目,还应在方案阶段同步进行交评,交评意见作为方案审查的依据之一。
方案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不改变已核发的规划条件。主要针对建设项目具体的交通设施配建、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评价。提出相应优化措施作为交评意见。
(四)简易交通影响评价
对距离城市主次干道及以级道路一个街坊以上需作交评的建设项目、拟在城市主干道及以上道路一侧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的较小建设项目,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交通、公安交管部门研究提出交评意见。
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前交评范围内的交通量及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分析项目投入使用后的交通量及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变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使交通状况不恶化。
第二章 资格证书的申请、审查与颁发
第八条 资格证书条件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立法人,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组织章程或管理制度,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资本不少于 500万元(或开办资金不少于 200万元,或固定资产不少于 1000万元)。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机构持有上岗证书的专职技术人员达 20人以上,其中注册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师3人以上,具有技术职称的 6人以上,技术负责人应具有水土保持相关工程类技术职称。
(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机构的专职技术人员中,所学为水土保持的须有 3人以上,所学为水利、资源环境和其它土木工程的须各有 2人以上,为概(预)算的须有 1人以上。
(四)持有乙级资格证书 2年以上,近 2年内立完成并通过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不少于 5个。
(五)有与承担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任务相适应的实验、测试、勘测、分析等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绘制图设备等。
第九条 乙级资格证书条件 申请乙级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立法人,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组织章程或管理制度,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资本不少于 100万元(或开办资金不少于 50万元,或固定资产不少于 200万元)。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机构持有上岗证书的专职技术人员达 12人以上,其中注册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师 2人以上,具有技术职称的 2人以上,技术负责人应具有水土保持相关工程类技术职称。
(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机构的专职技术人员中,所学为水土保持的须有 2人以上,为水利、资源环境和其它土木工程的须各有 1人以上。
(四)有与承担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任务相适应的实验、测试、勘测、分析等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绘制图设备等。
第十条 丙级资格证书条件 申请丙级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立法人,专职从事水利、水土保持或相关的规划、勘察、设计、咨询及科研等单位,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组织章程或管理制度,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机构的专职技术人员达 6人以上,
其中注册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师 1人以上,持有上岗证书的 4人以上,所学为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的各 1人以上,技术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职称。
(三)近 2年内立完成并已通过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鉴定的水土保持规划、勘察、设计、咨询以及科研等成果不少于 5个。
(四)具有与承担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任务相适应的实验、测试、勘测、分析等仪器设备。
第十一条 定期受理 资质管理单位定期受理资格证书的申请,具体时间提前 3个月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 申请材料 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在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间内提出申请,须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申请表;
(二)法人资格证明材料;
(三)管理制度(包括机构章程和质量认证体系证明材料);
(四)工作场所证明材料;
(五)注册资本、开办资金或固定资产证明材料;
(六)法定代表人任命或聘任文件,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简历、技术职称和身份证明材料;
(七)专职技术人员名单及其、职称证书、注册工程师证书和上岗证书复印件;
(八)近 2年内的业绩证明材料;
(九)主要实验、测试、勘测、分析设备清单及权属证明材料;
(十)资质管理单位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真实性责任 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 省级审核 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准备相关材料,报所在地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初步审核(没有省级水土保持学会的直接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应当在 1个月内将初步审查意见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所属的单位申请资格证书的可直接向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报送申请材料。
申请乙、丙级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准备相关材料,报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审查(没有省级水土保持学会的直接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应当在 2个月内提出审查结果并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1.0 第十五条 证书颁发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自收到资格证书的初步审核意见之日起 3个月内,收到乙、丙级资格证书申请的审查结果之日起 2个月内,进行审查或复核。对通过审查或复核的,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站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1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对同意颁发资格证书的,在 20个工作日内颁发资格证书。
第三章 资格证书的延续和管理
第十六条 证书延续 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继续从业的,应在有效期满前 3个月提出资格证书延续申请。延续申请提供的材料同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 延续条件 在达到申请同级证书条件的前提下,证书管理单位根据日常检查及申请证书延续单位持证期间的业绩情况,作出延续、降级和不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八条 年报制度 持证单位应每年填写《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持证单位年度业绩报告表》(简称8220年度业绩报告表8221),其中持证单位于次年 2月底前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乙、丙级持证单位于次年 2月底前报省级水土保持学会(没有省级水土保持学会的直接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应于每年 3月底前将本省(自治区、直 辖市)乙、丙级持证单位年度业绩汇总表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第十九条 日常检查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负责对、省级水土保持学会负责对乙、丙级持证单位进行日常检查。
第二十条 日常检查内容 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情况;
(二)遵循水土保持技 术标准规范情况;
(三)单位、编制机构及技术负责人情况;
(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开展情况;
(五)技术人员的组成、培训及继续教育情况;
(六)设备仪器配置情况。
矿山土地复垦,又称土地复垦,是采矿权人按照矿产资源和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矿山土地复垦是对因采矿弃置的土地进行勘测规划、填平整治和开发利用的方法和过程。采矿作业造成土地破坏和荒芜,是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中文名矿山土地复垦外文名mine-land re-reclamation别 名土地复垦学 科矿产资源经济与管理范 围矿山领 域能源、冶炼
目录
1 简介
2 勘测与规划
3 重整土地
4 开发与利用
5 展望
简介编辑 播报
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对因采矿弃置的土地进行勘测规划、填平整治和开发利用的方法和过程。采矿作业造成土地破坏和荒芜,是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据20世纪80年代末统计,美国矿山占地面积已达23000km2,且每年以600km2的速度增加,中国矿山占地面积达20000km2,每年以270km2的速度增加。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对人口众多,耕地少的国家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无论是采矿场、废石场、尾矿场还是地表沉陷区,都属于破坏性占地,它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的扩大,其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正确处理发展矿业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将采矿作业破坏了的土地及时复垦,予以充分利用。矿山土地复垦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课题,涉及面广。但从矿山环境工程的角度来看,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勘测与规划、重整土地、开发与利用和经济评价 [1] 。
勘测与规划编辑 播报
编制矿山土地复垦规划时。应详细掌握矿山场地和生产的实际情况:矿山土地复垦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采后复垦,一是交替复垦,二者的勘测和规划略有区别。
(1)采后复垦
内容包括对矿区界线,地表和地下水文资料,废石堆和其他外露物质的理化性质,废石堆和采空区的体积和位置,矿井、断层和不稳定的尾矿场等危险地段的位置进行勘测,并对矿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以上资料,初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和复垦方案。
(2)交替复垦
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应与矿山开采规划同时考虑。除开采规划中需要的资料外,要求对土地资源的现状、矿区周围环境素质和社会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佳开采、复垦的可行方案,评价土地资源恢复和再利用的途径。
矿床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有重叠法、矩阵法和环境评价系统法三种。这些方法都是将矿区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分析,重叠法是将矿区的地形、地质、生物、景观等调查资料和开采、复垦工程分别标注和绘制在有网格的地图上,这类地图互相重叠,可以了解环境变化状况,从而确定开采复垦的佳方案 [2] 。
重整土地编辑 播报
对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咨询中的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评估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服务取费。
主要内容编辑 播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咨询评估服务取费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自愿有偿、诚实信用和委托人付费的原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咨询评估服务费用评估方法为:评估费用=基准价×综合调整系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准价是按工程类别确定的基准价格;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咨询评估基准价是按投资工程项目总投资额分档计算的基准价格。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调整系数是根据地区差异、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和工程规模的不同,综合设立的调整系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咨询评估综合调整系数是根据地区差异、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与地质灾害类型复杂程度的不同,综合设立的调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