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法:振冲法是振动水冲击法的简称,按不同土类可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振冲法在粘性土中主要起振冲置换作用,置换后填料形成的桩体与土组成复合地基;在砂土中主要起振动挤密和振动液化作用。振冲法的处理深度可达10m左右。
路基沉降的概念
1.工后沉降:在铺轨工程完后(指有蹅轨道工程竣工或无蹅轨道道床工程完后,下同)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工后沉降标准与项目建设速度目标、轨道类型、施工类型、施工日期、轨道维修养护标准和维修周期、工程投资大小等因素相关,同时也与地质勘探试验、沉降计算、沉降观测、工后沉降预测等的方法和精度密切相关,
2.均匀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一定区域范围内路基沉降量的相同性及其分布。
3.不均匀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测点路基沉降量的差异大小及其分布。
4.台后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路桥过渡段作为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堤的结合部位,在结构上是塑性变形和刚度的突变体。因此,从过渡段的地基条件、软基处理方法、填料选择、压实标准、质量检测上采取措施,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塑性变形差,实现平稳过渡。
5.差异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路基与桥台、隧道等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量差。
路基沉降的组成
路基的变形主要由路基本体和地基基础的变形组成;路基本体的变形通常指机床表层、机床底层和基床下路堤的变形。
1周后基本自调完毕,该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
2、基床底层:通常采用容易碾压密实的A、B组填料或采用改良的C组填料。
3、基床以下路堤:其变形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土体的物理特性和土体自身的压密特性以及压实时的含水量;其变形调整和稳定时间取决于土体自身特性、含水量大小、压实功大小和上覆土体的压实过程,当填料为化学改良土(掺加石灰、水泥)时,由于压实功以及改良剂的作用,路基本体变形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填料为砂砾土或碎石土时,其变形量大小和稳定时间可认为是确定的,一般在路基施工完成后一年趋于稳定。
是已经造成下沉了,还是要避免下沉?要是避免下沉的话,有一些特采方法,铁路下采煤属于三下采煤的一种情况,技术措施 :1、开采方面 ;1)防地表突然下沉 :(1)倾斜分层时,、二分层开采厚度适当减小; (2)急倾斜煤层,留足够尺寸的露头煤柱; (3)上部有老窑时,或有含水岩层时,应该采用疏干方法防水患; 2)、减小地表下沉 :(1)全部充填,有效 (2)条带采煤,采深与厚度比值足够大, 3)消减变形叠加,4)合理布置工作面,在铁路正下方,顺铁路掘进,减少横向变形 2、维修技术措施 :1)路基:随下沉和横向移动,及时加高加宽,恢复; 2)线路下沉:起道,顺坡方向,恢复 3)横向移动:拨道,改道 4)纵向移动:调整轨缝 等
基床表层:通常由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组成。基床表层的变形在填筑完成约
以某铁路复线工程施工为例。在施工临近当地河道的一段软土路基时,根据地质勘测报告显示软土厚度为2m-7.5m,其状态为软塑状,为施工及运营阶段的性稳定性,并减小沉降,采取措施对路基底进行处理。经设计单位、、监理三方共同研究决定采用换填,土工格栅垫层等措施进行软基处理,并同时布设纵、横向排水渗沟。土工格栅垫层处理地基的施工程序及要点:①先平整场地,清表土并排干地表水。②在地基上铺一层10cm的砂垫层,然后铺上一层SS-20型土工格栅(采用横铺),土工格栅沿横断面铺设,格栅的铺设应平顺,保持一定的松紧度,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③路基土应分层填筑并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另外应避免运料车在已摊铺好并张紧定位的格栅上直接碾压。④施工中应控制路堤的填土速率并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的观测,防止路堤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