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浦东液相色谱仪,中山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 |
面向地区 |
全国 |
铜漏壶作为古代一种极为重要的计时器具,不仅出现年代早,而且应用广泛。在2015年11月13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1号主墓的酒具库内出土了一把计时用的铜漏壶。海昏侯墓组副组长张仲立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六把滴漏报时铜漏壶,也是在江西发现。
古代人们在用陶器取水、储水的时候,因陶器质地疏松,难免出现漏水现象。通过长期观察,人们注意到漏水容器水面下降的高低和时间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而制成了用于计时的漏水壶。至于发明漏水壶计时器的年代,目前尚不能做出准确回答。我国历史文献中曾说:“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这是说产生于黄帝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已普遍使用,但目前尚缺少实物证据。
据《周礼》记载,作为掌管计时的官员“挈壶氏”是世袭制。西周时已有掌管漏壶计时的官员??挈壶氏,设下士6人及史二人,徒12人。这说明至少距今3000年时,就已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壶了。
到了秦代,计时的壶开始用刻漏。秦宫中掌管刻漏的官员称为“率更”。《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颜师古注:“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到了汉代,滴漏报时有了制度。夜漏尽,指天明,要鸣鼓报时;昼漏尽,指夜临,要鸣钟报时。自汉以后,历代循行。文献资料记载显示,汉代刻漏分昼漏与夜漏,共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说文解字》水部:“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卫宏《汉旧仪》:“至立春,昼四十六刻,夜五十四刻。”《周礼注疏》郑司农云:“分以日夜者,异昼夜漏也。漏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焉,太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贾公彦疏:“此据汉法而言。”可见,汉代刻漏计时与日晷计时是一致的,都是一日百刻之制。
在战场上,隐藏在草丛中或雪地里的狙击手是危险的敌人,他们总是选择在不可见的情况下,给对方致命的一击。其实,人们生活中也有比狙击手、黑夜里的刺客更可怕的就在身边,它们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它们。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环境质量正面临着严重的恶化。大气中细粒子污染物作为目种重要的污染物,不仅会引起身体功能紊乱,还会直接损伤器官功能,甚至导致癌变。空气污染物中的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2.5。细颗粒物是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相当于2500纳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中。在空气中的含量浓度越高,也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气象和医学普遍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仅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十分之一大小,不易被鼻腔内的绒毛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们身体和健康的危害更大。
运用当代的计量仪器与方法,可以对细颗粒物纳米微观结构与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从细颗粒物的源头监控与治理空气污染的问题。比如为污染颗粒物采样样品,通过微纳米计量仪器的离线测量以及基于化学法的来源解析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满足环境细颗粒物特征和来源监测领域的重要需求。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欧盟国家中,由工业污染产生的PM2.5,可以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可见,PM2.5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十分危险的,要发现它、治理它,借助的计量技术手段。
接地电阻是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所遇到的电阻。接地电阻值体现电气装置与“地”接触的良好程度和反映接地网的规模。很多家用电器尤其是大电器像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使用的电源线都是三芯的。实际上一般使用的电器只要有零线和火线两根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多出来的这根线就是地线,也就是说这些电器要接地。
接地技术的引入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电子等设备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目的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相线(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电流就会经保护地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人身安全保护作用。
接地电阻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接地导体和大地之间电阻的仪表,适用于电力、邮电、铁路、通信、矿山等部门测量各种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测量低电阻的导体电阻值,接地电阻测量仪还可以测量土壤电阻率及地电压。接地电阻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为基准电压比较式和基准电流、电压降式。根据接地电阻测量仪显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模拟式接地电阻测量仪的准确度等级分为1、1.5、2、2.5、3、5级,数字式接地电阻测量仪的准确度等级分为1、2、5级。接地电阻测量仪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来源:2016年全国计量科普知识库)
计算天体距离困难的就是找一个合适的参照物。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难以测量的,但是只要给定一个出发点,它在地球上的各种表现是可以量化的。
下面来介绍聪明的古希腊人是如何计算的。有一点需要说明,当时的古希腊人已经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和直径。以此为基础,古希腊人进行了一个巧妙的几何计算。
我们知道,在太阳底下的物体都会有一个阴影,如果一个圆形的物体,就会有一个圆形的阴影,随着物体不断升高,阴影逐渐形成一个黑点,这个黑点到物体的距离恰好是物体直径的108倍,也就是说物体能形成自己直径108倍长的阴影区,地球也是如此。
在月蚀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月球是被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导致我们无法见到反光的月球,也就是说,无论月球大小,月蚀的时候都要通过这个地球造成的阴影区。而根据希腊人的估算,月球通过的这段阴影区长度大概是月球直径的2.5倍。
那到底是一个大的、遥远的月球,还是一个小的、近的月球呢?这可不好判断了,其实月球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能够遮挡太阳光的球体,也就是说,和地球一样,它也会产生自己的阴影区。而这个阴影区在地球上终止,而且阴影末端的角度和地球相同。
如上图,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相似三角形,大的那个底边为地球直径(8,000英里),高是108倍地球直径(864,000英里);小的那个底边是月球直径,高是地月距离;中等大小的那个底边长是2.5倍月球直径,由于三角形相似性,高便是2.5倍地月距离。再加上一个地月距离,大的那个三角形的高便是3.5倍的地月距离。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地球和月球距离=864,000/3.5=247,000英里,这个结果与如今我们的测量值239,000英里相差并不太大,又一次证明了古希腊人的智慧。(来源: 实验核天体物理)
一般家庭(以三口之家为例),通常配备燃气灶具和燃气快速热水器两种燃气用具各1台。燃气灶具每个灶眼的热负荷一般在4kW左右,共计8kW,每小时大消耗的天然气大致为0.8m3/h;热水器通常的型号规格分10升、11升、13升和16升等,对应的热负荷大致为20 kW、22 kW、26 kW、32 kW,每小时消耗的大天然气大致为 2.0 m3/h、2.2 m3/h、2.6 m3/h、3.2 m3/h 。用户可根据各自燃气用具的使用时间测算出燃气使用量,再乘以燃气单价,即可大致计算出燃气费用。通常,一般三口之家(使用灶具和热水器)按平均每天使用燃气灶0.5小时、热水器0.5小时计算,每天燃气消费量约在1.5m3,每月使用燃气约45 m3。以上海为例:按单价3.00元/ m3价格计算,每月的燃气使用费在135元左右。所以,由于各用户的生活习惯不同,每月燃气费在100-200元,应该基本均属正常。如果部分用户家庭燃气设备较多,尤其冬天采用燃气采暖,其燃气用量会急剧上升,加上超量后的阶梯气价,燃气费会出现叠加式增长,用户应特别留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燃气用户如对燃气费无异议,应及时缴纳燃气费;如有异议,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或部门反映,以免产生附加费用(如滞纳金等)。
燃气虽然给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但燃气由于其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在使用燃气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使用燃气,以免发生燃气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使用燃气时,燃气用户应特别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燃气用户不得擅自改动室内燃气设施,如需改动,应报燃气公司并得到其允许。
2、燃气用户应选用符合国家燃气器具生产许可并经燃气行业管理部门销售备案的燃气器具。
3、应积极配合燃气公司进行的安全检查(2年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以消除安全隐患。
4、使用燃气时,应注意室内通风;应避免连续长时间使用燃气快速热水器,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要超过0.5小时。
5、燃气灶具、热水器也有使用寿命,如使用天然气,一般不超过8年;使用人工煤气,一般不超过6年。期间,应注意维护保养。
6、推荐燃气用户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增加一道安全防护屏障。
7、一旦发现室内有燃气泄漏,按以下步骤作紧急处理:
1)不能开启室内电器(如照明灯、门铃等)或在室内使用电话报警、报修,应时间关闭燃气总阀,切断燃气;
2)尽快打开所有门窗,大程度让室内通风,降低室内燃气浓度;
3)安全疏散室内人员;如已有人员中毒,应尽快移至空气清新处,作心肺复苏或通知120;
4)在安全地方,即时向燃气公司报修,或向110报警。
全国色谱仪热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