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扬州古建筑设计,昆山四合院设计图,仿古建筑设计,古建筑设计理念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但同时,人在景观中寄托了个人的或群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正是这样意义上的景观,武陵人眼中的桃花源是中国士大夫的社会和环境理想的典型。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高标准。无论是作画或赏画,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的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1971)。栖居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城市的龙山或靠山,村落背后的风水林,村前的水塘,房子后门通往山后的小路,还有梯田和梯田上的树丛,甚至是家禽、家畜、蔬菜、瓜果,都是千来人与自然力相互作用、取得平衡的结果,是人们对大自然丰饶的选择和利用,也是对大自然的刻薄与无情的回避和屈服。桃花源的天人和谐景观并不是历来如此,也决非永远如此,正是在与自然力的不断协调过程中,有时和谐,有时不和谐,终自然教会了人如何进行生态的节制,包括如何节约土地和水,保护森林,如何选地安家,如何引水筑路,如何轮种和配植作物,懂得"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孟子·梁惠王);懂得"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周礼·地官)。
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里,尤其是在国内环境景观理论比较落后的当今,有相当长的时间里停留在对场所应该满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质功能分析和研究上,很少对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场所的精神需要不断增多,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注意到环境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注重场所本身所反映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映,因此景观设计除应当具有一定功 能满足外,更应当注重整个环境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反映更多的是景观作为人生存和向往的人文关怀。
景观设计是一个多重学科的领域,包括:地理,数学,科学,工程学,艺术,园艺,技术,社会科学,政治,历史,哲学并且偶尔地 动物学。园艺师的活动可能从公园和大路的创作范围到站点规划为公司办公室大厦,从住宅庄园设计到民用基础设施和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被贬低的风景的设计或开垦例如矿或垃圾填埋。园艺师研究结构和外部空间的所有类型-大或小,都市或农村和与“艰苦”/“软的”材料,水文学并且可能涉及生态学问题。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素养令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