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 |
工程预算造价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在投标报价时,务必要考虑到承包方式。如果是固定总价合同,则报价时要充分考虑到材料和人工费调整的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工程量的计算要无误。如果是单价合同,则报价时工程量只需大致准确即可,而单价中仍要充分考虑到调价及风险因素。如果总价不是一次包死,面是“调价结算”,则可以较少地考虑调价和风险因素,甚至不考虑。
有的投标方为了打进某一地区,依靠某国家、某财团和自身的雄厚资本实力,采取一种不惜代价,只求中标的报价方案。应用这种手法的投标方有较好的资信条件,并且提出的实施方案也要可行,同时,要加强对公司情况的宣传,否则即使标价低,采购方也不一定选中。如果遇到其他承包商也采取这种方法,则不一定与这类承包商硬拼,而努力争取第二、第三标,再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信誉争取中标。
投标报价的步关键的基础工作,即是编制工程量清单。在招投标期间大多是初设图纸,仅据此要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确有一定难度,而一般招标文件明确,工程量不足部分根据自身经验酌定。这给所有投标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按图报价,平时就应注意收集、整理、归纳一些相关资料,以便随时调用。有图纸的,一定按工程量计算规则准确计量,没有图纸的,应据平时积累的相关资料推测,坚决杜绝拍脑袋式的瞎编滥造,力求编出准确合理的工程量清单,为报价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为了计价方便,各行业都有自订的《装置性材料价格》,而主材是工程造价中活跃的部分,价格变动频繁,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鉴于此,一定要做价差分析,将预算价与市场价详细统计比较,结合工程总量计算正负价差,然后计入总价,真实反映实际造价。
有时为了直观,主材直接采用市场价计价,这样就省去了复杂的价差分析,从操作角度看,确实是简便了。我认为这样计价既直观又方便,应该提倡。
投标报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过去那种单一严谨的计价方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取费项目和取费标准。我们历来是遵循行业"预规"计取,而现在已逐步过渡为行业指导性和参考性,势必给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测算出各种费用。各企业对这一块的竞争尤为激烈,取哪些项目以及取多少,这里有个综合平衡问题,是企业对自身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只有管理水平高超的企业才可能占上风。
在投标前,特别要对交通运输条件、地质、地形、气候、劳动力来源、水电、材料供应、临时道路、招标人可提供的临时用房等进行详细了解,在计算报价时详细掌握,并尽可能利用客观已有的有利条件进行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