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ISO22000认证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目的
确保员工健康,预防产品免遭污染。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管理。
控制的危害:性疾病、微生物
职责
办公室负责实施、监督。
工作程序
要求公司生产人员(包括检验人员)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其身体健康及卫生状况直接影响食品卫生安全。根据相关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凡从事生产的人员经过体检合格,持有者方能上岗。
办公室每年**体检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全体员工每年体检一次,办公室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控制好患病或外伤或其他身体不适的员工,他们可能成为产品微生物污染源。
凡患有碍产品卫生的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及带菌者、性痢疾、化脓或渗出性脱屑患者、手外伤未愈合者,不得参加直接接触生产加工。痊愈后,体检合格后可重新上岗;
生产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产时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卫生操作规定;
进入生产现场人员应按要求*衣、洗手
办公室**卫生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和做好培训记录,记录存档。
监督
办公室、生产车间负责人负责人员卫生和健康状态的检查。
办公室负责定期核查员工明
生产车间负责对操作者的健康状况、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管理人员监督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工作服、鞋帽是否穿戴正确,是否化妆,个人卫生是否清洁,有无外伤,是否按程序进行洗手消毒。
纠正措施
没有的员工立即调离直接接触产品的岗位。
有性疾病或受手部伤员工不能进入车间,要停工接受直到康复方可重新上岗
采用交谈、抽调文件、记录、现场观察等方式与审核方进行沟通。主要就生产的组织、实施、过程的、电池半成品的首检情况反馈、后续的跟踪验证等方式,尤其是改进情况进行了沟通。鉴于对上述审核发现,审核员采用逐级沟通的方式,即与现场人员、车间管理人员沟通、公司的管理者进行沟通的方式,将相关的审核发现一一讲明,并将上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相关利害关系明确,企业认为达到了规范管理的目的,欣然接受。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满足食品安全要求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与重要性,并为此做出贡献。
d)有效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必要性。
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加工情况、岗位要求,各部门结合部门需要确定培训需求,填写《培训申请单》报后勤部。
1) 后勤部于每年年底向各部门征求下年度培训工作意见,结合上年的培训实施情况,后勤部制订各类人员的下年度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2) 临时性的培训要求包括脱产培训,由部门或后勤部填写《培训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以审核现场为例,审核员把审核思路在组内进行了讨论,确定如下:
1、识别并确定主要生产过程,对工艺流程图进行现场确认。
2、根据GB14881-2013 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前提方案/良好操作规范,评估物流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防止交叉污染。
3、结合产品描述、危害分析和HACCP 计划,关注CCP 点和关键限值的确定、监视是否合理,是否有遗漏,监视的频率和方法是否符合规定。CCP 的设置是否符合行业特定。
4、查环境卫生、生产设备设施状况、人员卫生、清洁消毒等情况。
5、现场检查当天的生产记录情况。
6、与现场岗位人员、CCP 监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CCP、OPRP 的控制情况。
7、抽查过往的生产记录。
企业要申请认证应满足几个基本条件:
一、产品生产企业应为有明确法人地位的实体,产品有注册商标,食品安全稳定且批量生产;
二、企业应按GMP和ISO22000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三、企业在申请认证前,ISO22000体系应至少有效运行三个月,至少做过一次内审,并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实施了确认、整改和跟踪验证。
————— 认证资质 —————
全国ISO22000认证热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