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仪器校准检测,计量外校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企业生产,科研和管理中,计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贯穿公司的能源管理,材料测试,过程监控,质量检验,环境测试,安全保护,测量数据管理和业务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说,计量工作是企业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无论是开发新产品还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它都与测量密不可分。许多想在中国设立企业的外商了解我们的计量标准,测量和测试方法和管理方法的建设,并将其作为经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之一。
在国外拥有发达工业的国家传统上使用测量和测试,原材料和工艺设备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没有检测手段,没有数据可言,企业经济发展缺乏坚实基础,将导致战略决策失误。目前,企业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必要的测量和测试方法。
测量仪器的设备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测量仪器未按规定验证,精度低,测量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成品的成本控制,过程控制和质量水平。企业应加强计量管理,完善和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特别是实施计量数据,作为控制生产,指导经营,决策的基础,促进计量与控制的一体化,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率。
测量测试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生产的发展中,从原材料检验和部件测试到生产过程控制,加工工具定位,半成品和成品检验。通过准确可靠的测量和测试数据来确保生产过程的实现。正是这些测量和测试数据将生产的各个方面与定量关系和协调行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生产处于佳运行状态,从而稳定地生产出的产品。仪器检测,仪器校准,仪器计量,仪器检验,仪器校正
炉腔温度:炉腔分为高温和低温两个部分,在低温部分105℃~110℃,误差±2.5℃,高温部分(815±10)℃,(900±10)℃,误差±5℃。为了兼顾不同误差要求,低温部分可以采用Pt100,A级热电阻,高温部分采用廉金属K型热电偶,也可高低温采用一个一等S型热电偶。符合GB/T212-2008、JJF1101-2003、JJF1376-2012等规范标准要求。
由于各标准规范要求不一致,所以控温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1.煤的工业分析仪各指标的工作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定水分时,炉温:107℃。
(2)测定灰分时,炉温:815℃。
(3)测定挥发分时,炉温:910℃。
2.温度偏差
(1)测定水分时温度偏差±2.5℃。
(2)测定灰分、挥发分时温度偏差±10℃(或满足用户的要求)。
计量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包括以下步骤:检验、矫正、报告、或透过调整来消除被比较的测量装置在准确度方面的任何偏差。
仪器计量校准的范围
A 类仪器设备是指计量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器具等。对 A类器具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周检计划,检定时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校准时也要明确周期。
B 类仪器设备是指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对产品质量有明确影响的仪器设备等。此类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原则上不应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长周期,如工作需要对其可适当减少检定项目或只作部分检定,可使用校准,经评估测试后可延长校准周期。
C 类仪器设备是指国家规定进行一次性检定和国家暂无要求的仪器设备等。对此类仪器设备可在入库验收检定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可进功能检查。尤其是附在设备上的仪表。
细分:
又可分为:无线电类仪器、电磁类仪器、时间频率类仪器、长度类仪器、力学类仪器、热工类和理化类仪器
仪器校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人类发展任何一次大的飞跃都是基于工具的创新和根本变革驱动的,作为“工具”的科学仪器的发展和创新往往是催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要素。
仪器是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仪器是保障经济发展、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条件。先,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指出:“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
仪器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食品安全问题、公共突发事件、疾病诊断、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的检测技术和手段。
计量检验仪器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一些较为复杂的计量工作需要使用到较为精密的计量检验仪器,这些仪器的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引起一些故障,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量检验仪器的操作工序较为复杂,再加上部分操作人员没有树立规范操作的意识,在进行计量检验仪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仪器出现故障,影响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很多计量检验仪器的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和考核,就对精密的计量检验仪器进行操作,从而造成计量检验仪器的故障,使得计量检验仪器出现严重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