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 |
劳务派遣外包,短期务工人员外包,外包与派遣一体化,劳务外包-灵活用工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据全国总工会劳务调查显示,全国劳务派遣职工在2009年达到2700万人,在2011年达到3700万人,占企业职工总数13.1%。其中,国有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数量多,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6.2%。从行业分布看,绝大部分行业都使用劳务派遣工,其中电信、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等系统为严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 [3] 劳务派遣行业以保险行业、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为主。 [7] 16.8%来源于城镇,83.2%来自于农村。实施劳务派遣的岗位包括司机、文印室管理员、水电管理员和实训室管理员岗位。 [8] 在一些高校已经演变为教学科研一线、学生辅导员以及行政管理等重要岗位的“人才派遣”。
劳务派遣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属于劳务派遣。部分垄断性行业的用工单位通过大量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方式,在不增加或压缩正式员工编制的前提下,既了正式职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享受尽可能高的工资待遇,又人为绕开工资总额控制这条“红线”,使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单位在用工中大量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并以“劳务费”形式支付其工资报酬,变相降低本单位工资实际支付额度,从而使“劳务费”成了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逃避工资总额控制的“调节阀”。
劳务派遣机构“一手托两家”,更有利于劳务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和有关各方责权利的保障,这是劳务派遣制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好处,也是这种用人模式特的机制。
国内各地劳务派遣制的实施主要是由各级所属的劳务服务部门发起的,是劳务服务业中的职业介绍的进一步延伸。常规的劳务代理工作,是介于劳务供需双方关系之外提供的一种劳务服务,是一种局外角色的服务。劳务代理工作延伸为劳务派遣制以后,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变成了一种介入其中的局内角色的行为主体。
用人单位在核算派遣人员的总支出时,会要考虑到岗位效益,也要结合市场价格制定工资标准给员工,当然我们做劳务派遣,主要是为企业降低用人成本支出,用人单位不需要为被派遣人员额外支付其他计划外的费用。劳务派遣发票可计入用人单位税前成本支出,综合核算单位支出成本比在编员工的支出大大降低。
帮助企业规避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指导下,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签订派遣服务协议,派遣单位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与派遣员工只有一种有偿使用关系。这样用人单位可避免与派遣员工在人事(劳动)关系上可能出现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