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第三方仪器校准机构 |
面向地区 |
全国 |
部分厂家生产的出租车计价器采用液晶(LCD)显示,夜间营运时借助其背光源才能看清显示屏上的营运数据。下面以湖南某公司生产的HCC168型税控计价器为例介绍其背光源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故障分析。
一、工作原理
为延长背光源使用寿命,该机背光源设计成间隙工作状态,背光源是否工作由CPU(89C52)通过检测计价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当计价器处于重车或按键操作状态时,背光源长亮。计价器转入空车状态后,经一定时间的延时,受控于CPU的控制电路切断振荡电路的工作电源,从而使背光源熄灭。一旦计价器转入重车状态或触动计价器面板按键等,则背光源电路立即恢复工作。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计价器处于重车或按键操作状态时,D7(89C52)第12脚输出的背光源电源控制信号为高电位4.6V,此信号至D8(74HC14),经D8两级串联的非门电路进行脉冲整形后,D8第6脚仍输出高电位至三极管V24(9013)b极,使V24导通。V24的导通为三极管V26(9012)提供了基极电流通路,从而V26也导通。V26的e极接在整机的12V电源正端,c极接振荡电路的工作电源输入端,因而它的导通为振荡电路提供了12V工作电源。振荡电路由三极管V25、V27和变压器T1的初级组成。振荡电路工作时,T1的次级感应出约110V的交流电压,此电压直接作为背光源的工作电压使背光源发光。
2.当计价器转入空车状态后,如果不进行任何按键操作,则在延时(120~150)s后,D7第12脚输出的控制信号转变为低电位0.1V,同样D8第6脚也变为低电位,使V24、V26都截上,振荡电路失去工作电源电压而停止工作,T1次级无电压输出,背光源熄灭。此时计价器若再次转入重车状态,或者触动面板按键,则D7第12脚立即转为高电位,从而控制背光源发光。
二、故障分析
1.计价器背光源不亮或亮度不够时,在计价器通电时测量背光源两脚间是否有70V左右的交流电压(此电压空载时约110V),若电压正常则肯定是背光源损坏或老化,更换即可。
2.如背光源两脚间无电压,则在主电路板上测量T1次级两脚间电压。如该处电压正常,则是T1次级到背光源引脚之间的接插件、连接线或印刷电路板开路。
3.T1次级也无电压,则先让计价器断电,然后测量T1各引脚之间的直流电阻。正常时其1~2脚和2~3脚之间都为18Ω左右。4~7脚之间为600Ω左右。初、次级之间阻值无穷大。发现异常则为T1损坏。如T1正常但其初次级仍无交流电压,此时测量T1初级三脚对地直流电压,正常时应都为12V。如直流电压正常,则为振荡电路未工作,检查V25、V27、R32、R33、R34。如T1初级直流电压异常,则为电源控制电路故障。这时可先测量V24 b极有无0.6V直流电压,如有则需检查V24、V26、R35、R36是否正常。如V24 b极电压异常,则确认R30、V24是否正常,如都正常,则顺此支路向前逐一测量检查R24、V20、D8等元件。
总之,在分析和处理电路故障时,在了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以JC10型读数显微镜为例,对其检定方法、故障原因与调修进行分析探讨。
一、检定方法
把标准刻线尺放置在硬度计(或显微镜)的工作台上,检查时先调好焦距,使在目镜视野内或投影屏上能清晰地看到标准刻线尺的刻线,并调整到与目镜内的刻线重合,然后将读数显微镜的刻线与标准刻线尺的刻线进行比较,应至少在整个测量范围的5个间隔段进行测量,各间隔段比较3次,取3次比较结果的平均值,其相对误差W按下式进行计算:
W=(Li-L)/L×
式中:W——相对误差(mm);Li——读数显微镜的比较段所测出的长度(mm),(i=1~5);L——标准刻线尺比较段的实际长度(mm)。
读数显微镜的刻度按上述方法逐段进行比较,其误差应不大于±0.5%。
二、故障原因与调修
1.显微镜混浊不清
主要原因:镜片不洁或发霉。
排除方法:当镜片上存有灰尘或污物时,应用毛刷、羽毛除去,继而用镜头纸或用脱脂棉蘸少许无水酒精或乙醚细心地沿环形轨迹擦拭,但不要让擦拭液体流失。
2.镜内不能清晰地看到压痕边缘
主要原因:部分镜片有松动现象。
排除方法:重新固紧镜片松动之处。
3.读数显微镜刻度值与标准尺刻度不重合
主要原因:物镜镜头松动或物镜镜头与镜筒连接处垫圈丢失,焦距变化所致。
排除方法:将物镜镜头紧固,若垫圈丢失,应经过反复调试其厚度,配上合适的垫圈,至刻度误差小的位置为止。
4.读数显微镜刻度值比标准尺刻度大
主要原因:镜筒增长,可能是镜筒接头松动。
排除方法:重新紧固镜筒接头。
读数显微镜要经常保持清洁,长期不用,可放在干燥箱内,防止发生霉点。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显微镜损坏,影响测量准确度及使用寿命。
一、压力表示值变化的规律
1.压力表在整个行程中连杆移动和角度的大小与指针在刻度盘上偏转角度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按要求指针在全行程中转动的角度,应与刻度盘上所刻角度的大小相等,即以270度时为佳。否则,中间刻度的两侧示值将出现快、慢变化的不同,产生非线性误差。
2.顺时针转机芯,刻度前半部指针走得慢,刻度后半部指针走得快。逆时针转机芯,刻度前半部指针走得快,刻度后半部指针走得慢。
3.改变连杆与扇形齿间夹角的大小,可以调整非线性误差。调小连杆与扇形齿间夹角,指针在前半部分刻度走得快,指针在后半部分刻度走得慢。调大连杆与扇形齿间夹角,则相反。
4.改变示值调整螺钉的位置,可以调整线性误差。示值调节螺钉往右(下)移,指针走得慢;示值调节螺钉往左(上)移,指针走得快。
5.自由端向左扳(移),刻度前半部指针走得快,刻度后半部指针走得慢。自由端向右扳(移),刻度前半部指针走得慢,刻度后半部指针走得快。指针处于满度时的误差,常是因为初始角小,未到满度连杆已被拉足,限制了自由端位移的变化量,一般多采用扳(移)自由端办法。扳自由端的方向,则与上面方法相反。
二、根据示值变化的规律对压力表示值误差进行调整
1.被检表误差总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固定值。它是由于指针安装不正确而引起的示值误差,只要重新起针调整指针的安装位置即可解决。
2.被检表误差成比例地增加或减少。这类误差主要是传动比有了变化而产生的,只需要移动一下示值螺钉就能消除。被检表误差逐渐增大时,将示值螺钉往右(下)移,扩大扇形齿轮短臂的臂长,将传动比调低。误差逐渐减小时,应将示值调节螺钉往左(上)移,缩小扇形齿轮短臂的臂长,将传动比调高。这种调节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开小合”的调节法。
3.被检表示值先后快慢不同,也就是产生了曲线性误差。这种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全行程中指针的转角大于或小于度盘上标度角。调整的方法是变更连杆与扇形齿间的夹角。示值先快后慢时,逆时针方向旋转机芯或将自由端向外移,扩大连杆与扇形齿间的夹角;示值先慢后快,则调法相反。另一种调整方法是,采用中间刻度起针,起针后增减一相同压力值,要求指针向左右两侧偏转的角度相等,并与中间刻度左右相邻两个带有数字的刻度相对正,经过调整后,再重检一遍或进一步调整。当机芯安装不正、度盘偏斜、指针轴不在弹簧管圆弧中心或度盘孔中心,也会出现这种快、慢不同的现象,应松开机芯固定螺钉,适当调整机芯位置或微动度盘加以解决。
4.仅某一点超差。让指针停在该刻度上,检查各零件间配合情况,传动轴孔是否受阻、连杆是否灵活、齿牙口啮合点有无损伤、异物等,如有,加以排除。某点出现正误差时,常是因齿牙啮合点有污物、毛刺;出现负误差时,多由于齿牙的形损或伤齿造成。齿牙损伤严重者,应更换新件。
全国第三方仪器校准机构热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