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 |
晶间腐蚀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含碳量超过0.03%的不稳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即不含钛或铌的0Cr18Ni9不锈钢),如果热处理不当则在某些环境中易产生晶间腐蚀。这些钢在425-815℃之间加热时,或者缓慢冷却通过这个温度区间时,都会产生晶间偏析,这样的热处理造成碳化物在晶界沉淀(敏化作用),并且造成邻近的区域铬贫化使得这些区域对腐蚀敏感。敏化作用也可出现在焊接时,在焊接热影响区造成其后的局部腐蚀。
通用的检查不锈钢敏感性的方法是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试验时将钢试样放入沸腾的65%硝酸溶液中连续48h为一个周期,共5个周期,每个周期测定重量损失。一般规定,5个试验周期的平均腐蚀率应不大于0.05mm/月。
奥氏体不锈钢中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
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一是降低钢种碳的质量分数(0.03%),使钢中不形成碳化物,二是给钢中加入能形成稳定碳化物的元素如钛Ti或铌Nb等,使钢中形成TiC/NbC,而不形成铬的碳化物,以奥氏体中的铬含量。
12Cr12Mo珠光体耐热钢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后非常容易发生晶间腐蚀,这种腐蚀的发生主要是与熔合区碳的扩散有关。因为12Cr12Mo珠光体耐热钢中的含碳量比较高,而含碳化物形成元素较少;在熔合区的1Cr18Ni9Ti一侧奥氏体区含碳量很低,这样在较窄的熔合区两侧就形成了含碳量的高低差,假如这个接头在500℃以上的环境中工作时,熔合区就会发生碳的扩散。按照自然规律高碳区向低碳区扩散。导致靠近熔合区的珠光体母材形成脱碳软化层;而靠近熔合区的奥氏体母材形成增碳应化层。
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