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企业的自主创新如果得不到有力的保护,创新产品就容易失去市场竞争力,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也会受到影响。知识产权的作用恰恰是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给予创新者的专有,其对智力成果的占享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为了规范知识产权认证活动,提高其有效性,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共和国法》、《共和国商标法》、《共和国著作权法》、《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的规定管理体系认证。
对于知识产权的规范化管理,如何管理,之前是没有一个衡量的尺度。我们论坛邀请了多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分享了各家的经验,其实每一家的情况是不完全一样的。华为有华为的做法,中兴有中兴成功的经验,IBM,包括商汤科技他们有适合自己的管理之道。
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针对国内一般企业的现状,提供了基于过程方法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特别是针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对各经营环节的风险排查时机、风险排查方法以及风险管理要点提出规范化要求。正因如此,为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竞争能力。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来规范管理知识产权获取、保护、管理和运营的环节,保护创新成果,以知识产权支撑和助力企业发展。
什么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贯标”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国家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订,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批准颁布,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号是GB/T29490-2013。
贯标的目的为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内容是什么?
1、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
企业应当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并要知识产权管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企业应当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职责等。
2、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文件管理和合同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各类活动,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并形成档案。特别是对企业对内、对外的合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3、规范知识产权的资源管理
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对上述管理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4、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
明确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原辅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等重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权利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外部机构审核我司知识产权工作是否做到位了)。该证书3年一认证,每年一审核。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俗称标准实施,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于2013年2月7日发布,2013年3月1日实施。本规范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标准对象,旨在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有关要求,有效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和业务发展。
没有知识产权,可以做贯标吗? 一般来说企业需满足一件或以上的知识产权,即我们常说的商标、专利、版权,其中受用的即是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是含金量比较高的知识产权产物。 当然,暂时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也不见得不具备贯标认证的资格。因为“知识产权是只是门槛条件之一”,对此拥有强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措施,即企业在内部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或是运行并持续改进的,都可具备同等申报资格。知识产权贯标的申请:不限所在行业、不限企业规模、不限申请时间。当然,此前获得贯标项目补助的,也不能重复的获得该项资金奖励。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是初次认证审核,也就是年的审核,这时候的审核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全条款、全部门、全流程进行审核。初次认证审核的流程主要包括:(1)申请:提交材料、签订合同、缴费等;(2)受理:由认证机构发放受理通知;(3)阶段审核(即文件评审):认证机构提出文审建议,企业进行文件整改;(4)现场审核:准备文件、场地等,由认证机构现场进行全条款审核;(5)审核后续活动:不符合项的整改和验证;(6)发证。
其次是监督审核,也就是第二年及第三年的审核,监督审核比初次审核标准稍有降低,要求有侧重的、抽样的考察,一次监督审核范围可以不覆盖认证范围内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全部活动、过程、部门和区域,但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相加覆盖全部过程、产品、部门和区域。监督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和有关的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如果获证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变更,应审核变更后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并实施有效。监督审核时一般是进行现场审核,程序和方法与初次审核一致,审查范围至少应覆盖:内审和管评,上次不符合采取的措施,投诉的处理,实现目标的有效性,为持续改进而策划的活动进展,持续的运作控制,任何变更,标志的使用和(或)任何其他对认证资格的引用等。
后是再认证审核,也就是下一个三年的审核,此时审核的工作量一般是初次审核工作量的2/3至全部,审核流程大致相同。
————— 认证资质 —————
全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热销信息